在8月最后一天,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伊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具备塑造全球格局的力量,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将为此奠定坚实基础。
敲锣听音,说话听声,哈梅内伊的这一表态,最重要的内容是中伊战略合作协议。
中伊战略协议指的是中伊签署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
这项计划最早在2016年提出,2021年王毅外长访问伊朗期间签署。
协议规定,在未来25年内,中国向伊朗投资共4000亿美元,涵盖能源、电信、港口、铁路等各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当时伊朗恨不得宣告全世界,美国对伊朗的孤立计划已破产。
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是绝密,具体将在什么领域合作,如何展开合作外界是一问三不知。但是三个月后,这份协议副本就被伊朗电讯报泄露,随后全球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展开剩余78%据泄露的内容,4000亿美元投资的大头将用于石油管线建设,耗资2800亿建立一条从高加索到伊朗再到巴基斯坦最终到喀什的石油运输管道,确保伊朗和俄罗斯的能源能够直接通过陆上通道运到中国。剩下的1200亿美元投资则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包括一条从伊朗到沙特的高铁。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电讯报是一个总部设在伦敦的反伊朗媒体,而对于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只有伊朗政府核心官员才知道。作为一个反伊媒体都能拿到伊朗内部的绝密资料,只能说明伊朗核心层主动向外透露了消息,其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份协议落地。
果不其然,在内容泄密后,协议的执行情况变得极其困难,伊朗政府根本无力推动,等到保守派总统莱希上台,这份协议落地的可能性已经是零。
到佩泽希齐扬上台后,又开始积极推动中伊协议。只不过这时候的伊朗,已经不是主动推动,而是碍于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层层加码,伊朗再次回到了被美国和欧洲围剿的地步,再一次被孤立的伊朗,不得不寻求中国的支持。
但问题在于,中方花几千亿美元投资伊朗,究竟值不值得,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像是日韩乃至是菲律宾,在向美国要好处时,都会先纳投名状,证明自身“值得投资”。但伊朗却从未展现过自身的价值。
在过去一年多里,伊朗的各路小弟,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被以色列打了一个遍,非死即残,就剩一个胡塞武装还能看。被一个弹丸小国欺负成这样,伊朗依旧稳如泰山按兵不动。
伊朗值不值得投资,能不能守住中国的投资存疑,继续投资的风险极高。况且伊朗的契约精神本身就极差,中方建设的差不多的恰巴尔港,伊朗转手就给印度运营,商业信誉和印度是一丘之貉。
而就在伊朗有求于中国,希望加速落实4000亿美元的投资的同时,哈梅内伊在内阁会议中也表示,伊朗石油需要摆脱对“单一买家”的依赖。
哈梅内伊没有直接点名,但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伊朗媒体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伊朗92%的石油被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中国。
哈梅内伊的意思是,把油卖给中国卖亏了,中国在薅伊朗的羊毛。所以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寻找新的买家,让伊朗赚得更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买伊朗石油都是在给伊朗面子,按道理伊朗感谢都来不及,结果搞出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美国的“长臂管辖”,几乎没有国家敢光明正大地从伊朗购买石油,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印度是伊朗石油的第三大买家,但由于美国的二级制裁威胁,印度已经从2024年开始全面停止伊朗石油的进口。
土耳其还在买一部分伊朗石油,但碍于其北约成员国身份,采购规模十分有限。同时沙特石油增产、美国页岩油技术突破,完美覆盖了伊朗石油退出国际市场带来的市场空缺。
可以说,中企买伊朗石油,已经是在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帮伊朗渡过难关。毕竟沙特、委内瑞拉、俄罗斯都可以提高对华石油供应,填补伊朗石油的空缺。但中国依旧选择突破美国层层制裁,购买伊朗石油。
而伊朗财政高度依赖于石油出口,只要中国停掉对伊朗的石油进口,伊朗财政收入瞬间暴跌60%,甚至有可能引发伊朗系统性金融危机。
伊朗在这个时候“既要又要”,多少有些升米恩斗米仇的意思。不过在这还是要问一句,伊朗究竟是何德何能,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发布于:湖北省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